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佛山市内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可曾想过,一旦发生地震,这些摩天大楼如何抵抗地震的破坏?
昨日,佛山市地震局和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俗称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教会,并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广州市科协主席周福霖教授和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院长安晓文院士向相关建筑业从业人员介绍了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特点,以及最新的减隔震技术。
“地震区划图的作用主要是给一般的工程建设提供基本的地震设防依据和参数,是确定我国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市地震局局长廖华康介绍,相比起第四代,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区划范围更加细化,从以市、区为基本区划单位改为以镇、街为基本区划单位,且大部分地区的建筑抗震标准有了进一步提高,根据标准,佛山部分地区的建筑抗震标准将从六度提升为七度。
“很多人认为佛山没有地震,思想比较麻痹,其实佛山随时都可能发生四五级左右的地震。”廖华康提醒,市民要主动学习,掌握应急避震知识和技能,以防地震发生。
据当天宣讲会专家介绍,减隔震技术是目前主动防御地震的重要手段,相比传统建筑抗震技术更安全可靠,而且更能降低建筑成本。
“传统建筑抗震技术以被动防御为主,为了抵抗地震的破坏,会增大梁柱截面的尺寸、增加梁柱配筋和提高建筑材料强度。这可能会造成结构刚度越大,向上部结构传递的地震作用越强的结果。”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发布实施,我市部分镇、街的建筑抗震标准将从六度提升为七度,而引入新的建筑抗震技术,将有助于解决传统建筑抗震技术可能存在的隐患,保障平安佛山的构建。
据悉,我国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历经四代。其编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提高各个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主动防御地震灾害。目前,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经形成意见稿,并经国家标准委审批,将于明年6月1日正式实施。